首页 详情

“一指禅”在现代中医里的运用

2010-09-05肌肉网

  “一指禅”作为推拿主要流派之一,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辩证,强调审病求因,辨证论治。以一大拇指发力为主。临床操作来治疗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操作中循导推拿穴位走经络的原则。“一指禅”派手法强调柔和渗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以柔为贵。

  (1)手法对身形的要求:推拿手法能否在临床上运用自如,时间能否持久,除手法的训练有素外,与身体的姿势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师有言:下身站如铁塔稳固,上肢如柳条一样自然。

  (2)手法的力度: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力,是一种功力,不能单纯理解为用力、有力,可以理解是医生通过长期锻炼而产生的协调力,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观察需要综合考虑的力。其要求柔和、渗透、到达病所。术语曰:“力宜灵,不宜滞”。

  (3)手法的灵活性:同一种手法在临床根据病情部位身体状况不同、轻重缓急、大小之别。手法要求不同,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绵绵不绝,身手一心,补泻精准”,以病人的适应为宜。原则:“知者即止”。

  (4)小手法:一个优秀的一指禅推拿医者,更得有自己得特别辅助手法“小手法”。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客观需要运用的变通手法,在多年得手法工作或名师得指点下,有相当得火候,才能把“小手法”(特定点穴、正骨、理筋复帖)做到得心应手,所谓“手法之变,存乎一心”。暗透“禅”字真谛。

  推拿手法要领是历代推拿前辈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是练功必须掌握和遵循的。我曾听前辈说:“一指禅”手法如果能做到“行”“运”“提”“藏”四字才算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而推拿的前辈们对四字都不敢妄加解释,我们也只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去理解,用毕生精力为达到手法能炉火纯青之境而努力。

  (二)

  一指禅推拿疗法

  【概述】

  一指禅推拿疗法是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推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一指禅推拿疗法即为其中之一。以往仅赖师徒相授流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而得以发扬光大。

  【基本内容】

  一指禅推拿疗法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为诊察手段,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经络而治。临床手法操作遵循“循经络,推穴位”的原则,将意气集定于“指”(主要是大拇指),在经络穴位上施术,以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一指掸推法用大拇指的指峰、指腹或偏峰面施术于一定穴位,因其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加上持续而有节奏的操作,所以对全身各部穴位都能力透。为此,本疗法特别重视体功锻炼和手法训练,要求学者勤练“易筋经”功法和苦练手法基本功,以具备深邃的功夫与熟练的手法。这样才能在治疗时得心应手,手到病除。

  一指禅推拿疗法在临床操作时,可根据不同病情和不同治疗部位的需要,灵活变化应用。如缠法常用于颈项及胸胁部,治疗咽喉痛、胸胁痛等。如用拇指桡侧偏峰着力,手腕自然平伸,称为“一指禅偏峰推法”,多用于颜面部,治疗头痛、面瘫等症。如拇指屈曲,以拇指指间关节着力,称为“屈指推法”,常用于颈项部、腹部及四肢小关节,治疗腹胀、颈项强痛及四肢关节酸痛等症。如操作时结合揉动就成为推揉复合手法,常用于颈项、脘腹及四肢软组织处,治疗颈项强痛、脘腹疼痛、便秘及四肢软组织酸痛等症。如应用一指禅推法时,将其余四指伸直并拢,以指面作摩法,称为“推摩法”,常用于胸腹及背部,治疗胸胁痛、肩背痛、泄泻等症。

  【操作方法】

  一指禅推拿的手法有推、拿、按、摩、滚、捻、抄、搓、缠、揉、摇、抖十二法,其中一指禅推法是主要手法。这种推法与一般文献记载所称的“推法”的动作完全不同,有其独特操作方法和功法锻炼要求。

  1.一指禅推法:手握空拳,腕掌悬屈,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面着力于穴位上,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以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一指禅推法操作时要求做到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沉肩垂肘”,就是肩、肘关节要放松;“悬腕”,是腕部放松,使手掌自然垂屈;“指实掌虚”,是拇指着实,其余四指及掌要放松,才能使作用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一指禅推法每分钟推动频率一般为120~160次。

  2.拿法: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腹面紧挟治疗部位,将肌肤提起,并作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揉捏。操作要领为:腕部放松,揉捏动作要连贯,用力由轻到重。拿法分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等。“三指拿”是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用力挟住治疗部位。“四指拿”是用拇指及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用力挟住治疗部位。“五指拿”又称“握法”或“抓法”,是用拇指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挟住治疗部位。

  3.按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如用指甲按压称为“掐法”,用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关节尺骨鹰嘴突部按压又称“点法”,用掌心或掌根按压又称“压法”,按而轻轻拨动者又称“拔法”。

  4.摩法:用手掌或手指掌面紧贴体表肌肤作轻缓柔和而有节律的盘旋状抚摩。摩法的动作要领为:腕关节放松,用力要做到轻而不飘,重而不滞。摩法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指摩法”是将手指并拢,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面抚摩体表,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活动。“掌摩法”是将手指并拢,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伸,将手掌平置于体表,以掌心、掌根部分作为着力点,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抚摩。

  5.抄法:用两手掌掌面分别放在仰卧患者的两侧肋下缘,逐渐插入腰部,两手手指罗纹面按揉腰部两侧软组织,并将腰腹部托起,轻轻地左右晃动。

  6.捻法:用拇指的罗纹面及食指桡侧面挟住治疗部位,如捻线样作来回揉捻。多用于指趾处。

  7.滚法:手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触治疗部位的指间关节来回滚动。

  8.搓法: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轻轻地作快速来回搓揉。

  9. 缠法:动作与一指禅推法相同,但摆动速度比一指禅推法快,每分钟达200次左右。

  10.揉法:用手指指腹着力某—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有理气止痛、活血消肿等作用。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的称“掌揉法”,用手指指腹部着力的称“指揉法”。

  11.抹法:用拇指腹面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略用力,缓慢地移动。

  12.拂法:用手指指腹面轻快地掠擦体表。

  13.摇法:用两手在关节前后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转摇动肢体,缓缓而行。

  14.抖法:用手握住上肢或下肢的远端,用力作上下抖动,使患者肢体的软组织产生颤动。有放松肌肉和关节的作用。

  【适应证】

  一指禅推拿疗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等作用。本法刺激量中等,接触面积也较小,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神经麻痹以及关节酸痛、消化不良等内妇科疾病。

  1.头痛:推印堂至神庭、印堂至丝竹空到太阳、印堂经四白至瞳子?到太阳、太阳经悬厘到风池,抹前额,按太阳,循耳后抹至风池,再拿风池,按风府,推膏肓俞,拿肩井,搓两胁。虚证多抹少推,实证多推少抹。虚证推治时让病人闭上眼睛,以免引起头昏眼花。在抹治时要病人睁目,以免引起头胀。肝阳头痛先推后拿;风寒头痛先拿后推,即先拿风池,后推印堂、太阳等穴。

  2.胃脘痛:摩胃脘部,按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如胸闷甚者选推足阳明胃经胸部穴)。再推背俞穴(自督俞至三焦俞),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然后拿肩井、内关、合谷,搓两胁。如肝胃气痛,在腹部治疗时加摩两胁,以章门、期门穴为重点。倘若在胃痛发作时,则应先推治背部及四肢诸穴,待疼痛缓解后再摩治其腹。

  3. 冠心病:推膻中、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神堂、肓俞,按至阳、内关,按揉灵道。拂灵墟、神藏,抹肩胛骨内侧缘。

  4.失眠:推印堂、太阳,抹前额,按揉完骨、三阴交。

  5. 高血压:推背俞(以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为主),抹风池,按揉曲池、足三里、太冲。

  6.慢惊风:揉中脘,推背俞,搓两胁,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7.落枕:推风池、风府、风门,拿肩井,按天宗,搓天?。

  8.肩关节周围炎:推肩前、肩贞、风门、天宗、云门,拿肩前、曲池、合谷,摇肩,搓肩臂,抖上肢。

  【禁忌症】

  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领在于施术时要掌握“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而掌空虚”的原则。肩、肘、腕、指部要放松自然,应以腕关节为主带动拇指关节,腕指协调,才能达到“柔和、有力、深透、持久”的要求。全身保持“含胸、拢背、呵腰、收臀、蓄少腹”,使气沉丹田。推治时要身随手走,眼随手转,循经络而推腧穴。动作要轻重有节,疾徐有序,慢而不懈,快而不乱,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外表看似轻松飘逸,实际上却是“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罗纹”,劲含而不露(即所谓螺心劲),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之境。

  【按语】

  一指禅推拿疗法以其独特的一指禅推法闻名,但历代仅靠师徒授受而流传。其世系目前只能追溯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河南李鉴臣客居扬州,授此术于丁凤山(1842~1915)而流传至今。要掌握好一指禅推法,除了手法的训练外,还要勤于“易筋经”的锻炼,使“缓节柔筋”,为手法操作奠定基础,应用于临床治疗才能得心应手。

  一指禅推拿与脊柱病的治疗

  一指禅推拿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医推拿学派之一,在近代中国推拿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它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用来治疗疾病的推拿方法,相传由达摩所创。施术者通过练习内外功夫,将全身之力集于一指之尖,直达病所,这是一指禅推拿最显著的特点。?一指禅是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法归一。《辞海》“一指禅”条目作了如下的解释:①佛家语。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当欲示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②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曰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

  一指禅推拿历史悠久,源于何时何人,尚待进一步查考。目前盛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指禅,根据师承的脉络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由少林高手李鉴臣先生传授。门人丁凤山得其

  真传,为江浙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先父朱春霆为凤山先生的再传弟子。?

  朱春霆先生(1906-1990),我国著名中医推拿学家,主任医师,上海十大名医之一。世代业医。早年从师推拿名家丁树山,得一指禅推拿真传。后悬壶沪上,以一指之功诊治各种疾

  病,尤以内、妇、骨伤疾病见长。1956年应聘上海华东医院,创建沪上第一个推拿专科,任推拿科主任。1956年朱老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任推拿学校校长、上海市推拿门诊部主任。他改变了千百年来推拿师徒相传的习惯,开了正规教育的先河。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教授,已成为我国推拿界的中坚力量。朱老致力于中医推拿理论研究,教育及临床医疗达60余年,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朱氏一指禅推拿”,为我国推拿事业,特别是一指禅推拿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同志曾为朱老亲笔题词:志在中兴推拿学。朱老十分重视中医推拿理论的研究,他认为一指禅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为诊察手段,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证而治,因部位而治。临床操作遵循“推穴道、循经络、调经气”的原则。?

  一指禅推拿有三个特点:

  ?①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强调以柔和为贵。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施行时讲究法度,要求意守丹田,气凝指尖,将一指禅功透入肌肤,沿着经络直达病所,“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②取穴准确,以指代针。一指禅的主要手法是推法,即以医者拇指尖点按穴位,有规律的快速摆动指关节, 取穴更准,力度更集中,力透溪谷,达到治疗目的。

  ③注重练功:一是练外壮功,功法是达摩“易筋经”,使医者达到“缓节柔筋”的目的。二是练手指功,使指力强健,无坚不入,聚精气神于手指尖,柔能克刚。“调和营卫,力透溪谷”是朱老治疗脊柱疾病的指导思想。溪谷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愿问溪谷之会也。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朱老认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无水为谷,有水为溪。溪谷在天地之间是通风水的,溪谷在人身之间是通气血的。朱老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心得,明确地提出了溪谷在人体关节之间。进而细化为大关节曰谷,小关节为溪;大关节和肌肉交会之处为谷,小关节和肌肉交会之处为溪。溪谷的功能是行营卫,会大气。以此来指导推拿实践。?试举脊柱疾病之一腰痛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从经络角度看,腰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经过的通路。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所以肾经的腰痛多属内因性的,膀胱经的腰痛多属外因性的。因此,腰痛和肾,膀胱两经关系最为密切。腰痛,不外乎以寒、湿、肾虚、外伤为主要原因,而使太阳膀胱、少阴肾的经脉受到影响,而又总以寒湿两气居多。腰痛的推拿治疗用推摩法。特发性的腰痛用泻法,一般为平补平泻法,如果是阴虚腰痛,多用补法。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三焦俞,肾俞;任脉的气海,关元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督脉的脊中,命门穴,还有局部痛点取穴。?

  对于“经脉受伤后,外邪乘虚而入,久留关节之间,阻碍气血流行”的脊柱疾病,朱老先采用一指禅推法,将功力集中于双手拇指的指尖,以每分钟摆动160次的频率施治,一般在主要穴位上施术5~10分钟,使功力渐渐透入肌肤直达病源之所在。朱老一指禅已臻炉火纯青,外表观之轻松飘逸,挥洒自如,实为含而不露,如王羲之之用笔,力透纸背。?

  运用朱老一指禅是需要一定的内功力和熟练指法,方能力透溪谷,达到逐邪治病的目的。因为溪谷和经穴有直接关系,是营卫气血流周之处,如有不正之邪侵犯,便会使营卫稽留,气血流周失常,因此力透溪谷最终目的是使营卫畅通,气血流周复常。经络理论应用到推拿临床上,既有诊断作用,也有治疗作用。手法操作时应循着经络路线缓慢移动,在选取的主要穴位上要持续多推,使指力透达肢节缝,切忌不分主次,一带而过。认为《内经》中“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一段中“按摩勿释”运用于推拿临床,就是要持续推拿,紧推慢移之意。[2]?并认为力透溪谷不但在理论上存在,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现代实验证明,一指禅作用于人体某一穴位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所治疗部位的温度亦随之逐渐升高并透达到组织的一定深度。根据“万法归一”的原则,朱老认为一指禅推法是最符合《辞海》一指禅条目所述“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推之则热气至,久之功力透达溪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责任编辑:jirou001

相关推荐

木兰拳:拳术健美30载 木兰香飘溢四海

2011-06-09 317

蔡李佛拳

2011-05-08 280

用气功增强体质

2010-10-10 265

硬气功速成炼要

2010-10-10 306

硬气功的种类

2010-10-10 1576

硬气功擒拿

2010-10-10 203